“我的微信里全是数字房号
我要记他们的名字
他们的体温
他们的情绪……”
今天
小编要给大家介绍两个90后护士
这几天
她们一直在医学观察点
在那里
她们过得怎么样?
程巧巧,1996年出生,海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老年精神科护师,进入该院工作6年。她是在1月31日被派驻到海昌医学观察点,负责照料从武汉或者其他疫区回海宁的需要暂时隔离观察的人们,已经连续工作13天了。
杨婷婷,1992年出生,海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叁科护师,进入该院工作4年。随着排查力度的加大,需要观察隔离的人群增多,工作量也随着增加,她是在2月9日增派至海昌医学观察点。该点算上她俩,一共有11位工作人员。
△程巧巧(右)、杨婷婷(左)在医学观察点
身体要照顾好,也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压力
“每个观察人员我都加了他们微信,每天联络他们,我的微信里全是数字房号。”作为一名精神科护士,程巧巧格外关心他们的心理情绪压力。“大部分能适应观察点生活,能理解我们的工作,也有碰到刚来时候情绪不好的。他觉得自己没病,为什么要隔离。”
程巧巧也有碰到过压力很大,吃不下饭的,“她觉得自己就是个罪人,怕连累一起租房的租客。”程巧巧怕她身体长此以往吃不消,一直努力劝说、宽慰。
每天忙到凌晨,最多一天送来17个
“我的主要工作就是每天与观察人员联系,记录他们的体温,做后勤沟通,有不会使用体温计的,还要打电话一步步教会他们。”
铺被子、整理物品……每天早上8点到晚上11点是程巧巧的工作时间,如果送来了新的观察人员,就要忙到凌晨了。“我们最多一天送来17个观察人员,一次连续来了6个,有时凌晨一点都有人来。有时候累得倒头就睡。”
齐心协力,服务到最后一位观察人员
“活都是很细的各种杂事,没有这么固定的分工,都是互相帮忙。”海昌医学观察点现有大约有140多人正在观察中,分住两幢楼层,杨婷婷负责其中一栋楼的40余人。
“他们有需要,我们就会送上去,”除了早中晚叁餐,需要送去的还有泡面、被子等生活用品和家里人带来的物品。“每一餐、每件物品我们都有贴上标签,方便派送人员识别。”
最让杨婷婷印象深刻的是:“有些老人家手机拍出来的体温计像素特别低,无法辨认温度,我们医生每天过去帮他测量。”
疫情面前
我们谁都不是旁观者
这两个90后护士从来不怕困难
守护在被恐惧包围的这群人身后
“我们还要坚持下去,
直到最后一个人离开这里。”
正如她们所坚持的
“疫情不退,我们不撤!”
(来源 嘉兴市安定医院)